內容
說起大閘蟹就會想到金秋十月,作為一種知名的時令性很強的食物,大閘蟹一直備受食客們鐘愛。作為一個冷門品類,大閘蟹近兩年也不甘寂寞,活躍起來。隨著上游產業鏈的逐漸規范化、透明化,有些關于這個品類的“誤會”也開始解除了。
大閘蟹行業“錢景”廣闊
各大電商巨頭跨入大閘蟹領域,尤其是阿里、京東的趨之若鶩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大閘蟹,無論是走零售市場還是實體店渠道,其可預見的火爆“錢景”不容小覷。
現已逐漸入冬,但大閘蟹銷售依舊火爆;據《中國大閘蟹市場消費報告》中顯示,2017年上半年大閘蟹銷售額的前五省同比增長了610%-860%,其中消費者中女性用戶同比增長近6倍。從C端數據反饋來看,大閘蟹行業正在蓬勃崛起。
一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鏈上每一方的努力,對于大閘蟹產業來說,不僅得到電商的青睞,就是上游供應鏈企業也發現了他的可塑造性,結合市場出現的問題,做了很多嘗試。
1、提供品類研發力,研究爆品口味,實現烹飪藝術與食品科學的完美結合,如目前比較常見的香辣口味;未來,也將出現更多的選擇。
2、通過技術打破季節性壁壘,未來要想把品牌做強做大必須要有標準化,而鮮活很難實現標準化,因此凍品是很多企業必然要經歷的一條路。將大閘蟹在最好的季節收上來,通過專業的冷凍技術進行集中加工,可以鎖住大閘蟹細胞水分,保留住肉質最大新鮮程度,將保質期延長至18個月,實現大閘蟹一年四季可食。
3、建立合作生產基地,打通上游降低成本
大閘蟹之所以賣這么貴,不是食材本身有多貴,而是這個過程中間產生的損耗和人工拉高了它的價值。如果打通了供應鏈上游可更接近于食材本身的成本,比如企業自己的養殖基地,保證貨源和價格穩定;規?;a、薄利多銷!
由此可見,若想打破大閘蟹季節魔咒需要背后推動,一是上游,二是商家,需要耐心磨合度過過渡期,未來的發展必將如小龍蝦一般錢景廣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