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
陽大閘蟹的名氣響當當,很多愛蟹的人都好吃一口。為了更好的讓饕客們品嘗大閘蟹的鮮美,蘇州相城區現代農業園成功培育了大閘蟹新品種“諾亞1號”,經專家現場測試,平均規格達到239.92克,其中公蟹平均體重276.67克,母蟹平均體重203.17克,比陽澄湖區養殖的大閘蟹平均規格要大30%以上。
“諾亞1號”中華絨螯蟹同比其他河蟹相比,和常見大閘蟹一樣——青背、白肚、金爪、黃毛,這個新品種究竟“新”在哪?具有生長速度快、大規格率高、存活率高等優點,適合池塘、稻田等多種養殖方式。
生長周期縮短近一個月
大閘蟹一般投苗時間是每年的2月份左右,9月底收獲,歷經8個月時間成熟。
而“諾亞1號”的投苗時間相似,但收獲期提前20多天,因此成長期縮短了近1個月,這樣大家就能更早的吃到大閘蟹啦。
抗熱抗病性能更好
如果遇到高溫天,大閘蟹很容易死掉,“諾亞1號”在抗逆性,抗病性方面都有提升,特別是在連續40天的高溫天,也不會出現大批量死亡的現象。
今年初,現代農業園相關研發機構引進了“諾亞1號”進行生態養殖,根據河蟹的生活習性,通過人工模擬,構建其自然生態環境。生態養殖塘的面積一般控制在10-15畝,池深1.5米,塘底硬而不平,更適宜河蟹活動。塘埂坡度一般設置為1:3,邊坡采用黑膜、綠網封面,能起到固坡滅草的功效,杜絕草甘膦等滅草藥的使用,從而確保塘內無農藥殘留。養殖期間水草分布大約占池塘面積的80%左右,以營造優質的水生態環境。
同時,每畝投放一定量的螺螄,改善塘內底生環境,增加河蟹自然餌料。該養殖模式真正響應了“減量增效、提質增收、綠色發展、富裕漁民”的號召,也將為漁業的生態可持續發展樹立典范。
科學的養殖培育出優質的大閘蟹,據相關專家對養殖項目的現場測評,平均規格239.92克,可謂是個大體肥。這一消息對吃貨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,將來,餐桌上的大閘蟹將更大、肉更多,也更美味,吃一只“諾亞1號”,快接近一只半的陽澄湖大閘蟹,吃得欲罷不能!
個頭大了,肉質是不是變糙了?“諾亞1號”的肉質保持了大閘蟹一樣的口感,肉質細膩、蟹黃味純,還有一絲絲的甜味,不過究竟味道咋樣,還是得自己嘗嘗才知道。